一个由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几名成员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几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许多人在食用含小麦食物后会出现腹胀,这可能是由于对果聚糖而不是麸质的敏感性所致。
这一新发现可能会给烘焙行业和市场带来重大变化,尤其是随着无麸质食品行业的稳步发展。
该小组在《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在志愿者食用含或不含果聚糖和麸质食物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的结果。
果聚糖(Fructan)是小麦和一些蔬菜(例如卷心菜和西兰花)中发现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可能对面筋敏感性引起类似的症状。结果,一些人可能将其果聚糖问题与面筋敏感性混淆,结果,不能正确地解决和对待他们的问题。
这就是导致研究人员怀疑果聚糖是否可能是其他一些问题较少的消化问题的原因。为了找出答案,他们征求了59位自我诊断为麸质不耐症的人的帮助。每个人都给了牛奶什锦早餐棒几个星期的饮食,并要求写下他们遇到的任何症状。一些酒吧有麸质,一些酒吧有果聚糖,有些酒吧则没有。
使用一种称为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肠易激综合征(GSRS-IBS)的测试来测量症状,该测试最初旨在记录患者的IBS症状。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通过双盲交叉挑战,研究人员可以正确地了解每种食品属性如何影响志愿者,而不会造成人为偏见。
结果显示,果胶的总体消费与IBS测试中的分数高于面筋和安慰剂的消费有关。例如,在研究参与者中,有24名食用果聚糖后GSRS-IBS得分最高,而只有麸质的13名和安慰剂22名。志愿者的个人资料显示,他们只报告吃果聚糖而不是麸质或安慰剂的饮食时出现腹胀和胃痛。
这些结果表明,果胶而非麸质可能是无法解释的胃部疾病的根源,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